一、關于裂縫 1、裂縫,尤其是非結構裂縫,例如發生于內外墻體抹灰上的龜裂、水平裂縫、沿柱的豎直裂縫、不同材料間的裂縫等是在建筑中經常發生的一種通病,出現這種裂縫究其原因有的是因為技術上的不成熟、材料本身的缺陷、溫度的變化、設計以及施工等因素的影響。 2、裂縫的存在情況: (1)不管是什么結構的建筑,幾乎都存在抹灰開裂的現象,大部分是因為溫度變化引起的,僅僅是輕重程度的不同而已。 (2)抹灰表面龜裂,裂縫多而無規律,裂縫較細但面積較大,嚴重的引起墻面空鼓,若要返工成本較大。 (3)在框架結構中,填充墻體與梁柱接觸面間容易出現水平和垂直裂縫,這些裂縫幾乎是不可避免的,如果不加以預防,裂縫一旦出現就很難補救。 (4)墻體使用新型材料尤其是大塊板型材料,例如GRC墻板、鋼絲網架聚苯乙烯夾心板,不同板塊之間經常出現規則的豎向裂縫。 (5)在門、窗洞口出現形狀為“八”字形的裂縫,裂縫沿約45°方向開裂,框架結構和磚混結構均有發生,而磚混結構多發生于頂層兩端的房間,而且裂縫一般較寬,這種裂縫不僅僅是抹灰的開裂,而是砌體的開裂,出現后有時伴有滲漏現象,危害較大,一般是由于溫度變化引起的,是較為典型的溫度裂縫,較難處理和避免。
二、裂縫的影響 1、貫穿墻體的裂縫影響建筑物的使用壽命及抗震性能,尤其以磚混結構的建筑為甚。 2、發生于外墻的裂縫,當開裂較為嚴重時,往往造成墻面的滲漏并且給內裝飾帶來污染和損傷,影響表觀和使用。 3、當裂縫尤其是溫度裂縫到達一定程度時,會造成窗口變形,影響正常的使用。 4、外抹灰開裂后,不僅影響外觀和使用壽命,一旦外抹灰進水,冬季凍脹致使外抹灰層脫落,將影響到周圍行人的安全。 5、影響使用:裂縫嚴重時將會造成滲漏、門窗變形等,不僅影響到使用,而且也會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 三、原因分析及技術措施 (一)墻面抹灰龜裂 1、 墻面抹灰完成后有時墻面會出現大面積細而密的呈龜裂狀的裂紋,這種裂紋細而深度淺時危害不大,可不做處理,但開裂較深而形成裂縫時往往伴隨著空鼓、脫落現象的發生,一旦出現大面積空鼓、脫落,唯一的辦法是返工重做,但返工重做部分就象在墻面打了一塊“補丁”,很難恢復原貌,易在返工面周圍出現收縮裂縫,返工的效果既不經濟也不美觀,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幾種: (1)抹灰砂漿配比不合適,水泥用量過大致使水化熱大,干縮嚴重從而造成龜裂。 (2)基層處理不干凈或處理不當,從而導致抹灰砂漿失水過快而引發龜裂的發生。 (3)基層表面平整度達不到要求,尤其是垂直度超標,造成抹灰層厚薄不均或抹灰層過厚,從而造成表面龜裂的發生,這也是引發龜裂現象較常出現的原因之一。 (4)中高級抹灰應該分層施工,有時施工時為了趕進度或為了省工圖方便,從而抹灰基層、中層、面層分層不當,分層厚度不當,壓不密實,從而引發龜裂。 (5)與施工環境有關,抹灰環境通風良好而且干燥,通常又疏于養護致使砂漿失水較快從而導致嚴重龜裂,這是龜裂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之一。 (6)為了使抹灰盡快成活或使表面當時美觀便于交活,有時操作人員在表層抹光后或壓光同時外罩一層純水泥膏,這層水泥膏風干后薄而脆,引發表面的龜裂。 (7)填充墻體使用新型材料如鋼絲網架聚苯乙烯夾心板,這種板材幾乎沒有吸水性,當疏于養護時導致抹灰砂漿失水迅速而發生龜裂現象。 (8)用戶急于入住新樓,盲目要求加快施工速度,入住后使用不當也可能引發龜裂現象
2、預防的方法: (1)嚴格按配比拌制砂漿,尤其要控制水泥用量,水的用量也要控制,拌制砂漿前要進行試配,使砂漿的和易性與保水性達到最佳。攪制設備要用專用的砂漿攪拌機,杜絕使用混凝土攪拌機(滾筒式)拌制砂漿。 (2)抹灰的基層要處理,方法得當。對于磚砌體來講,一定要提前1-2天用清水澆透,至表面出現水光,然后陰干,手摸時有潮濕感時再進行抹灰。加氣混凝土砌塊與粉煤灰砌塊則不需用水澆透,只要在砌體上適當澆水,然后陰干半天左右再進行抹灰。 (3)在砌體施工時要嚴把砌體施工質量關,控制好砌體表面的平整度,尤其要控制好砌體的垂直度,這樣便能有效控制抹灰的厚度,杜絕出現抹灰厚度不均勻,這樣可以大大減少龜裂情況的發生。 (4)抹灰應分層進行,嚴格控制抹灰的總厚度和分層的厚度,中級抹灰平均總厚度宜控制在20mm內,高級抹灰宜控制在25mm內,外墻抹灰宜控制在20mm內。分層應該合理,一般情況下中級抹灰分工層較為合理。無論混合砂漿還是水泥砂漿,厚度以13mm為宜,面層5mm為宜,抹完底子灰后待六至七成干,表面發白,手壓有堅實感,但能留下手紋時即可進行面層抹灰。 (5)抹灰的施工環境對于裂縫的出現也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如果環境干燥而且通風良好且又疏于養護時則最易出現龜裂,因此抹灰應該營造一個比較潮濕的環境。在高溫干燥的氣候條件下施工應該將門窗敞口進行封閉,必要時在地面上定期適量澆水,或定期在抹灰表面(八成干后)噴霧,天氣異??釤釙r,最好用薄膜將抹灰面封死進行養護,效果較為理想。對于象GRC板、鋼絲網架聚苯乙烯夾心板這種吸水較差的新型建材,則在施工抹灰前宜在基層刷一道界面劑,成活后噴霧或封閉進行養護,否則極易出現龜裂現象。
(二)不同材料間裂縫的防治 (1)對材料的性能和特點把握不準或很難把握。如加氣混凝土砌塊吸水后膨脹較大,失水后何種縮小,導致這種裂縫出現。 (2)施工原因:組砌不合理,砂漿的飽滿度小于85%,或者由于拉結鋼筋漏放甚至不放,澆水過多,施工一次砌體高度過大,砂漿標號低,都可導致裂縫的頻頻出現。 (3)設計原因。 (4)溫度的影響:由于各種材料之間的膨脹系數的差別,必然引起結構熱脹冷縮及內外脹縮不一致的變形,因此也必然會將抹灰拉裂。 2、預防措施 1、對于加氣混凝土和粉煤灰砌塊而言出釜時含水率較高,以后砌塊會因逐漸干燥造成體積的不穩定,因此對于這種類型的建材我們應該提前組織材料入場,杜絕邊進料邊砌筑的施工方法,材料入場后不要隨意堆放,堆放時底部應墊起并防潮,雨天還要覆蓋以防吸水過大而引起體積的膨脹。 2、砌塊在組砌時不應為了加快施工進度和減少工序,將填充墻一次性砌至梁底,用砂漿塞實數值下縫隙后即進行墻面抹灰。要消除砌塊體積收縮產生的裂縫,應降低砌筑時砌塊的含水率,施工時砌塊的含水率控制在15%以下,嚴禁提前大量的澆水,要在砌筑之前適量澆水,這樣既保證砂漿有良好的硬化條件,又可使砌體不致含水率過高。填充墻施工至接近梁底時要保留小于一皮砌塊高度的空隙,使砌體充分的收縮變形,抹灰前1-2天用側磚或立磚斜砌頂緊。 3、在組砌砌塊時,施工人員往往只注意水平縫砂漿的飽滿度而忽視立縫砂漿的飽滿度,尤其是柱與砌塊之間的砂漿不飽滿,飽滿的立縫能阻止砌體變形,減緩裂縫的出現。 4、粉煤灰砌塊分有底和無底兩種,在選擇砌塊時要盡量選擇有底的砌塊,無底的砌塊不僅施工不方便,而且砂漿很容易漏入洞中,不僅而且增加墻體自重,而且這種砌塊由于缺乏底的約束變形較大,裂縫更易出現,更主要的是這種砌塊大大削弱了拉結筋的作用,極易誘發沿柱垂直裂縫的出現。 5、1m長0.5m一道的拉結筋雖能減少豎向裂縫的出現,但效果不是很理想,由于多方面的因素,裂縫還是時有發生。根據我的實踐,最好在砌體中加設二至三道通長鋼筋(φ8)并設現澆帶,這樣對墻體形成有效約束,可大大減少豎向裂縫的發生。 6、砌體的脹縮,不同的部位是不相同的。往往是兩頭大而中間小,因此在柱梁與砌塊接觸的部位易出現裂縫,因此在抹灰前宜在框架與砌體接觸面上設置雙層鋼絲網片。 7、鋼絲網架聚苯乙烯夾心板具有輕質、防潮、防火、隔音和保溫等特點,用它代替傳統的粘土磚、加氣混凝土等材料可以大大減輕建筑物自重,從而大幅度減少基礎部分的材料和資金投入,是近年來廣泛被采用的新型建材,但是這種材料的抹灰易在墻體和拼縫之間出現裂縫,出現裂縫的原因在于板材現場堆放不合理,造成板面翹曲,上墻后用力支頂找平使墻體預先受力,忽視相鄰板塊間的拼縫處理而使兩塊板材之間無法形成一個整體而造成的。而且由于板材吸水率差很容易造成抹灰過快,造成裂縫。因此在施工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根據設計要求預先進行排板,板塊力求大小均勻,拼縫要盡量減少。 (2)板材的運輸堆放非常重要,運輸時板材要盡量放平而且要減少振動,進場后則要立排堆放,直立搬運,防止板面變形。 (3)板與柱梁接觸處除用與板材鋼絲網架同質、同徑、同間距的鋼絲網帶連接以外,同時在板縫兩側用22號鐵絲將寬度為300mm的與板外層的鋼絲網架同質同徑同間距的鋼絲網帶騎縫綁扎在鋼絲網架上。 (4)采用鋼絲網架聚苯乙烯夾心板時,內墻抹灰宜采用水泥:石粉:砂=1:1:3的混合砂漿抹灰,抹灰前板材表面要涂刷界面劑,抹灰一定分層施工而且抹灰完成后一定澆水養護以防砂漿失水過快。
(三)還有一種裂縫比較難以防止,那就是在門窗洞口上邊沿沿45°開裂的“八”字形裂縫,這種裂縫在框架結構與磚混結構中均有發生。 1、原因分析: (1)溫度變化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一年四季的溫度的變化,炎熱的夏天與寒冷的冬天的溫度差可達40-50℃,另一種是室內外溫度的差異,夏天太陽直射屋面,而室內溫度相對較低,溫差可達15-20℃;而在冬天,由于室內采暖,其內外溫差可達30℃以上。 (2)由于鋼筋砼的線膨脹系數為1.0×10-5/℃,普通磚砌體膨脹系數為0.5×10-5/℃,在相同的溫度下,鋼筋混凝土的伸縮值要比磚砌體大一倍左右,故在混合結構中,當溫度變化時鋼筋砼屋蓋、樓蓋與磚砌體伸縮不一。 (3)由于上述溫度的變化及線膨脹系數的差別必然會引起結構的熱脹冷縮及內外脹縮不一致的變形。若構件不受任何約束,則結構將不會產生附加壓力,反之,若構件受到約束,不能自由變形,則在結構中將會產生附加壓力,通常無約束的構件是不存在的,因此就不可避免的在墻體和構件中產生附加壓力,當附加壓力超過墻體的承受能力時,就會使墻體開裂。 2、預防和減少裂縫的技術措施 由于影響房屋伸縮而出現裂縫的原因很多且很復雜,并受種種因素的限制,目前還沒有可靠的措施來完全杜絕溫度裂縫的發生,但控制和減少裂縫的產生是可能的,除按規范要求合理設置伸縮縫外,一般應從與施工兩個方面采取措施。 設計方面: (1)加強屋面的保溫隔熱性能,即可以增加隔熱層和保溫層的厚度,或者設架空隔熱通氣層等,屋面防水材料宜選擇顏色較淺的材料,帶有鋁箔的最好,以減少屋蓋結構的直射溫度,減少頂面的脹縮程度。 (2)多層混合結構的宜適當增加構造柱的數量,構造柱可提高砌體的抗剪強度,約束磚砌體,使之有較高的變形能力。構造柱貫通房屋全高并與每層的圈梁相連。 (3)頂部幾層宜沿砌體高度配置2?6@500鋼筋。 (4)將屋面底的圈梁往下移至門窗洞上兼做過梁,可以減少斜裂縫,在框架結構中盡量讓連系梁底標高作窗口的上平。 (5)在頂部層次兩端的窗口增設鋼筋混凝土架框,斷面尺寸120×240mm,配筋4?10、?6@200并使之與過梁和圈梁整體現澆。 (6)頂層砌體砂漿設計時不得低于M5,以增加粘接力和整體性,提高變形能力。 施工方面: (1)保證施工用原材料的質量。如使用的水泥質量低劣、標號低于規定、穩定性差或含泥量多的細砂等拌制砂漿,強度低、收縮性大、垂直性差、磚的質量不穩定、強度達不到要求,易產生裂縫。 (2)保證砂漿的標號符合設計要求并要有良好的和易性和保水性,拌制砂漿要嚴格計量,避免砂漿強度波動較大,并保證水平磚縫的砂漿飽滿度不小于80%。 (3)砌體的組砌方法要正確。砌筑前要提前擺磚,磚澆水濕潤要適宜,嚴禁干磚上墻。 (4)窗的鋼筋邊框與墻體結合處砌體均要適當留置馬牙槎,后澆筑砼,以增強邊框與墻體的連接。
|